您现在的位置: 茺蔚子 > 中药茺蔚子 > 正文 > 正文

中医之美为医之道,尽善尽美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6/8 11:25:36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汤药,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医三指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细细银针一扎,腰酸背痛无影无踪;司空见惯的茎叶花果,妙手熬出一碗酽酽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中医经千年不衰,呵护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让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其机体表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美,令人沉浸其中,被中医之美震撼、感染。

中医的理论之美

中医理论和谐对称,首尾贯通,内容丰富,结构简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横不到边,深不见底,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如环无端。清朝伤寒名家俞根初指出:“太阳少阴皆为表,太阳之表为发热恶寒,少阴之表为无热恶寒。阳明太阴皆为里,阳明之里为胃实,太阴之里为自利。少阳厥阴皆为半表半里,少阳之半表半里为寒热往来,厥阴之半表半里为厥热进退”。可谓一语道破六经与八纲的关系,为后世正确理解六经辨证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受到胡希恕、冯世纶等当代伤寒名家的高度赞誉。又如《伤寒论》关于六经病的描述,极富内涵和美感,如太阳病之发热恶寒,少阳病之往来寒热,阳明病之但热不寒等。

中医五行学说理论图

中医的语言之美

中医语言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染,言而有文,神韵盎然。在论医析理之际,不忘给人以美的感受。中医语言有着诗的韵律、诗的形象、诗的凝练。如乾隆御医*元御《四圣心源》所写:“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以上是*元御关于中医“圆运动”的如诗如画般的记述,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四圣心源·卷八》

中医的药物之美

《本草经集》:“诸药所生,皆有境界”。中药的品种很多,不少中药名字极美、极富想象力,如欢爱之夜交藤——合欢花,宛如母子的益母草——茺蔚子,一派田园风光的牵牛子——车前草,人名药品相合的刘寄奴——徐长卿,药名动物相亲的牛膝、狗脊、 、菟丝子,有如女子的丁香、佩兰,天地人三材并行的天冬、地*、人参。明代名医张景岳有“药中四维”之谓:“夫人参、熟地、附子、大*,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者,乱世之良将也。”形象生动,读后难忘。

《本草纲目·卷十二》

中医的方剂之美

中医方剂命名往往来自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或间接取象,如“济川煎”,形容其有补虚通便之功,犹如资助何川以行舟车之意,用于肾虚便秘。又如“玉屏风散”,中医之表即人体御邪之藩篱,因其功用有似屏障,且又珍贵如玉之意,故名其“玉屏风散”,多用于表虚自汗。“泰山磐石散”,取其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胎之功用,犹如泰山磐石般稳固之意,多用于堕胎、滑胎之疾。再如“失笑散”,因其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病者之苦在不知不觉得以悉除,不觉欣然失笑,故有其名。用自然界中的万千物象来命名方剂,只觉其妙趣无穷,令人萌生“天人合一”的遥想。

小柴胡汤方剂

中医的技艺之美

中医的诊疗过程与其说是技术操作,毋宁说是艺术创作。中医诊疗过程观察周全,灵活多变。医生思彻天地,心游八极,依据个人学识经验,性格灵感并参与其间。似是随心所欲,实则终不逾矩,为医理所涵。历代成熟的大医家,多形成了独具的风格,在诊疗过程中鲜明地展现:"扁鹊医如秦鉴烛物,妍媸不隐,又如弈秋遇敌,著著可法,观者不能察其神机;仓公医如轮扁斫轮,得心应手,自不能以巧思语人;许叔微医如顾恺写神,神气有余,特不出形似之外,可摸而不可及;张公度医专法仲景,如简斋赋诗,并有少陵气韵......“这是中华美学与中国医学的融合贯通,是技术操作与艺术创作的璧合珠联。

中医针灸疗法

中医的传说之美

中医学源远流长,传说极多极广,故事奇妙动人,瑰丽浪漫。如神农尝百草、伊尹创汤药,又如思邈伏虎、杏林春暖、苏耽橘井,还如扁鹊见蔡桓公、华佗刮骨疗关公等,为后世留下不少传说趣闻,至今仍可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美化 。

《神农尝百草图》

中医的书法之美

书法之美,乃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代表,医者善书,旧时处方,皆红笺小字,或楷、或行、或草,墨名红章,本身就是一幅书法作品,中医作为”中国三大国粹“的传统文化瑰宝,数千年来源远流长,两者结合更是韵味悠长。印刷术盛行之前,中医典籍的传承多为口传心授,许多经典医籍的传承依赖的就是中医前辈的笔录,而毛笔书法文化熏陶下的中医前辈,许多均是丹青圣手。俗话说:”书为心画”,“医者意也”。书法与中医息息相通。“永”字八法有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笔墨强调筋、骨、血、肉、精、神、气、脉;中医八纲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方药运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中医的阴阳五行、寒热温凉,书法的疏密开合、浓淡枯湿,中医的 境界是致中和,要求天人合一、形神兼养、动静结合,而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 境界同样是追求内容、行笔、情感的和谐统一。

民国杭州名医何公旦方

清代御医陈莲舫方

清昆山名医潘道根方

诸乐三方

中医的医德之美

中医博大淳厚的情义常常令人感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提出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每次诵读都是一次灵*的洗礼: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为大医者,必有高风。大医精诚,看病无论贵贱,皆一视同仁,遇危急重症,需不慌不乱,气定沉闲,才可妙手回春,起沉疴于顷刻,挽狂澜于既倒。

参考文献:

赖海标;曾建峰;孟繁甦.《中国医学人文》年01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END

编辑:邱文渲

指导:周慧

审核:付正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ongweizia.com/zycwz/1112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茺蔚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255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