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茺蔚子 > 茺蔚子毒性 > 正文 > 正文

无季不成句日本电影中的季节美学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6/10 8:29:08

日本电影在世界影坛中的位置不可或缺,其细腻的情感体现,舒缓伤感的抒情,极端近乎偏执的美学追求都成为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独特存在,而对于大自然的独特感触,对于季节的敏锐感知,也是日本电影的一抹亮色。

春之樱花,夏之大海,秋之红叶,冬之白雪,这些四季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成为了日本电影中普遍存在的经典意象,电影是折射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电影对“季节”的独特呈现,可以清晰的映射出日本电影创作者对于人生,情感和生死等方面的思考。

季节美学在电影中的表现形态

01,以季节“命题”的!

在日本的电影中,有很多的经典电影,直接用“季节”来作为电影的题目,烘托电影的氛围,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比如《菊次郎的夏天》、《四月物语》、《早春》、《晚春》、《秋日和》等。

这些电影中,季节的元素不仅作为表现气候变化和电影时间的标志,更多的是对于电影整体风格和思想内涵的体现。

在人们的意识中,春天绚烂,夏天火热,秋天丰收,冬日雪藏,然而,这些意象在电影中的表现却和人物的思想情感相结合,达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电影《菊次郎的夏天》,摒弃了北野武影片中一贯的暴力和黑暗,从开头具有孩童般灵动的经典音乐开始,影片就为观众们呈现出了衣服生机勃勃,充满绿意和趣味的夏日风情图。

空旷的足球场,穿着花色衬衫的男孩正南在踢着足球,蔚蓝色的大海,蛙叫蝉鸣,绿意盎然。菊次郎带着正南走在乡间小路上,导演北野武用了一个个大全景图,将正南的活力,菊次郎的诙谐以及田间小路的夏日风景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寻母”路上的艰辛,和“古怪”叔叔菊次郎,孩子正南的成长与蜕变,小男孩正南也是叔叔菊次郎的童年写照。

夏天草木葱茏,代表着绿色和生机,也代表着茁壮成长,电影以“夏”这样的季节元素作为主题,体现了孩童时代那一份纯粹的快乐和感动。

再比如,年上映的日本电影《晚春》,被日本《电影旬报》评选十佳电影的第一,导演小津安二郎通过了隽秀,悠长,静默等镜头,来体现急速发展变革的社会,曾经严苛而束缚人的伦理道德正在挖掘,人们从内心深处得到了解放,表达“人间有‘暖春’,便是好时节”的情感。

这些直抒胸臆,从题目中直接体现日本季节美学的电影,可以让观众将季节和电影内涵完美融合,为角色赋予自身对于季节的理解和感悟,引发观众的共鸣。

02,使用季节意象体现人物情感

自然景观在日本的电影中的体现,被赋予了深厚的季节性内涵。

和直接用季节命名的电影不同,很多的电影将季节的代表性物语融入到了电影的画面,音乐以及对白之中,从试听,感受等方面来传递电影思想。

比如新海诚最喜欢用的“樱花元素”。

《追逐繁星的孩子》剧照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日本文化中象征着短暂和美丽,蕴含着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感,樱花有花而无果,绚烂而不艳俗,这样的哀婉意识用来歌颂爱情的纯美,人生的无常是日本电影经常用到的手法。

“知道吗?樱花下落的速度是秒速五厘米,看,不觉得像是在下雪一样吗?”在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中,贵树与明理在樱花树下的约定,两人的离别和伤感,都和樱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火车轨道旁边的樱花树也象征着明日菜和美少年瞬邂逅的喜悦,短暂的美好。

除了春天的樱花之外,夏季的蝉鸣,青蛙,秋季的丰收,红叶,冬季的白雪也都是经常用到的意象。

日本的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认为:

“禅确实同我们一样面临着同样的宇宙和自然,也同我们一样对同一对象、同一特殊存在深感兴趣。青蛙跃入池中,蜗牛眠于蕉叶;蝴蝶于花上飞舞,明月在水中留下倩影......这一切随四时而变化的自然景象,禅兴备至。”

在《你的名字。》中,新海诚在表现秋天方面,用到的最多的就是漫山遍野的红叶,这位导演对于画面美感的极度执着,也造成了他善于捕捉每件事物的最美瞬间的习惯。

在秋日的高山深处,奶奶带着三叶来到山上拜祭神灵,晨光照耀下的水面,红叶落入水中,微波粼粼,美不胜收,用秋日的红叶隐喻这一份遥远的思念和爱恋。

岩井俊二的作品《情书》将冬日的意象做到了极致。

在电影中,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那天,登上高山,躺在了白雪皑皑的大地上,感受雪的温度,对于主人公来说,白雪覆盖在大地上的时间是短暂的,然而,它又代表着生命的寂灭之所和孕育之所,是生死交替的“中间地带”,所以,博子感受雪落的声音,也是在感受逝去的未婚夫在“天国”的孤寂。

电影从头到尾最大篇幅的使用了冬季的“雪”元素,通过这一封通往“天国”的情书,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却始终沉静,纯真单恋的爱情故事,发人深思。

所以,电影中的季节元素,不仅是物象,更是人物情感和电影主题的升华。

电影“季节美学”的形成原因

01,“无季不成句”,历史和传统的追溯

“中国的大部分诗人都将流水般的人生和郎朗的日月相呼应,发出对于无限时空的深切感悟,而对于日本人来说,则更是情感抒发和某一种精神观念的象征。”

在中国的诗词中,更多的是借助于具体物象达到抒发人生抱负,坚定自身理想和人生信念的目的,而日本的和歌更多的是抒发对于人生无常论和自身情感的领悟。

在日本的传统文学艺术作品中,有“无季不成句”的观点,在传统的俳句中,一句话就需要一个“季语”,通过季语,人们可以清楚的感知四季的风景和作者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融情于景”的目的。

从公元8世纪的《万叶集》开始,日本文学的基本思想和情感就已经奠定。

这部总集共有20卷,诗集的作者上到天皇,下到乞丐平民,几乎囊括了日本各个阶层的人物,可以说代表着日本人的普遍思想和情怀,而关于用四季的变幻来体现人物的思想和个人生命的感悟是很多诗歌所具有的共性。

比如《大伴家持》中的这四句:

“五月杜宇鸣,琼桔绽芳英。朝夕思母训,僻里叹孤零。”

借用五月的“香花”这样的季节元素来抒发人物的情感,从而引发对于“母训”和“亲情”的笃重和怀念。

然而,在这部诗集中,都是个体生命情怀的体现,鲜少有社会化大我情怀的阐述,这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和日本和歌的区别。

这样的思想也深深影响到了日本人的后期创作,比如文学,摄影,绘画,电影等领域,在日本的很多电影中,都注重对于个体情感的释放和体现,形成了广泛使用季节物语来表达生命情感的艺术模式,这也是日本人传承自身历史和文化的体现。

02,日本独有的地理形态和环境所致

日本四面环海,气候温润而适宜,再加上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这样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日本人细腻,敏感的性格,他们注重四季的变幻,清楚感知气候变化带给人的心理变化,这也造成了日本人在饮食,服饰,思想以及审美方面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不同。

在古代的日本,人们甚至认为,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重要分歧点在于——贵族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四季的变化,并能够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于生命和季节的独特感受。

日本的散文家东山魁夷曾经在《愿作为自然的游子而活着》中提到:

“温润的岛国环境,培育了日本人亲近自然、爱恋人生的温柔细腻的情感。在感觉的洗练方面,别国无可伦比。”

他们倡导返璞归真,敬畏自然,尊重生态等美学观念,这样的思想也进一步融入到了日本人的文学和影视创作中。

最后的话

东山魁夷说:“在永无休止地描绘新生与消亡这个轮回的宿命中,我们和自然同根相连。”

一部电影,没有意象元素是苍白的,日本电影在发展和变化中,对于季节意象的使用,对于提升电影的视听语言,增加对现实世界的审美超越,营造丰富多彩,融情于景的意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国产电影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ongweizia.com/cwzdx/12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茺蔚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255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