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治一次在宫中遇见武才人,见她美貌,多看了几眼,武氏报以媚笑,两人眉眼传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武氏在感业寺削发,当了尼姑。
李治即位,为高宗。太宗周年忌日,李治到寺里烧香,又见到了出家的武氏。武氏对着李治流泪,李治也流下泪来。
情这种东西真怪,正经八儿的显得平淡,不合理得到的倒是挑动了心。
李治的皇后王氏一直没有生育,李治求子心切,对萧淑妃宠爱有加。王氏十分嫉妒,听说李治对着武氏流泪之事,便暗中叫武氏蓄发,并劝李治接入后宫,想以此离间李治与萧妃之情。
武氏入宫后,立即动了谋取皇后之位的心机。开始时,对皇后低声下气,百般讨好,得到皇后的称赞。不久,武氏被拜为二品昭仪。
武氏得到皇帝的专宠,皇后和萧淑妃反而被冷落。于是两人结成同盟,不断在高宗面前说武氏坏话,可是皇帝一句也听不进去,对武氏却言听计从。
她掌权后让太医开出大量的美容神方,一个是“益母草泽面方”,在《新修本草》中,后来王焘在《外台秘要》中也有所收录,到明代李时珍时,在《本草纲目》中又恢复原名收录。益母草,又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楼、云母草、森蒂,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外用敷面,有治疗肤色黑、除掉脸上细纹与斑点等疗效;它是如何做的呢,将采来的益母草晒干,粉碎后过细罗,晒干,然后用*泥土制成炉子,两层间放置药丸,点火烧制。大火烧一顿饭时间,改用文火慢慢煨制24小时,中间不能灭火,放入瓷钵中,用玉锤(或鹿角锤)研粉,过细罗,再研,如此反复,粉越细越好。用的时候再拿出来。制作这种药丸非常讲究,包括采药的时间、药材的品色,如果做不好,药丸变黑、变*,都会失去功效;药童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才可能制作成功。王焘在注解中说:脸上也有了光泽,以后逐渐会面生血色,脸色红润,如果长年使用,四五十岁的妇人,还能保持秀美的容貌。
另一个美容方,叫常敷面脂,收录在王焘的《外台秘要》中。面脂作为养颜美容用品,在唐代很为流行,有别于今天的是,这个方子的主要成分是用细辛、葳蕤、*芪、白附子、山药、辛夷、川芎、白芷、瓜蒌、木蓝皮,加猪油炼成的。制作方法也很复杂,药要切碎,然后用酒浸泡一晚,再煎制,慢慢形成凝固,才能成为面脂。葳蕤、瓜蒌,细辛、白附子、辛夷可以祛风通窍,*芪可益气补肾,川芎、木蓝皮能活血保湿。祛皱保湿,疗效还是很显著的。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也算得上是中寿、长寿之人,她们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凭着自己的智慧,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她们懂得享受生活,知道养颜美容,但她们的寿命却不一样:吕后和武则天,都生活在王朝鼎定之后的全盛时期,吕后一生俭朴,起居有常,但她精神大耗,不能把文臣武将完全收服在自己的脚下,60岁以后,开始心力憔悴,只活了62岁;武则天则在享受生活、注重仪容美貌的同时,完全控制了朝*,将精明能干的文臣武将,捏在自己的手中,她因此有的是时间和心情养颜美容,每天精神饱满,在美丽的容颜中生活,活了82岁。相比之下,西太后生活在王朝的末期,她的胡作非为,使大厦将倾,大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就是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的时代,她依旧修养精神,注重自己生活起居的环境,讲究饮食,充分享乐,在这艰难险阻的*治旋涡之中,竟然青春长驻,容光焕发地活了74岁。真是令人惊叹。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是位洞察秋毫的文人,他就曾注意到放松的心情和精神的欢愉,与美容、长寿的关系: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