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浑身是宝,桑皮、桑葚、桑叶、桑枝各显神通桑树,这一常见的植物,却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其皮、果、叶、枝,每一部分都拥有独特而多样的功效,为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带来诸多益处。在中医领域,桑树更是被誉为“神奇的自然之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桑树各部分的神奇功效。
/桑皮/桑皮,又称桑白皮,是桑树的根皮,经过除去栓皮后的部分。它性寒味甘,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效用,常用于治疗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以及小便不利等症状。据《本草纲目》记载,桑白皮能诱导干扰素的产生,显示出对子宫颈癌的抑制作用。
其具体应用包括:
治疗小便不利和面目浮肿,可以选用桑白皮2克、冬瓜仁5克、葶苈子9克,煎汤服用。针对消渴和卒小便多,可以用炙黄的桑根白皮煮水饮用,或加入少量米,但不要加盐。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桑白皮2克与枸杞子5克一同煎汤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肺虚无火、小便过多以及风寒咳嗽者应避免服用桑皮。
/桑葚/桑葚是桑树的果实,它性寒味甘,能补肝益肾、补血益阴、生津止渴并润肠通便。主治肝肾阴亏、阴血不足引发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症状。此外,它还能治疗消渴口干和大便燥结。
具体应用举例:
习惯性便秘或心肾衰弱不寐时,可服用鲜桑椹30-60克,加适量水煎煮。治疗瘰疬,即颈部淋巴结结核,可用成熟的桑葚二斗许,取汁熬成薄膏,每日服用一匙。针对阴症腹痛,即不明原因的腹痛,可用绢包风干后的桑椹捣烂成细末,每次服用9克,用热酒送服以取汗。
但需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不宜食用桑葚。
/桑叶/桑叶性寒味苦甘,它能清肝养肝、疏散风热并清肺明目。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还能缓解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以及目赤肿痛等不适。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与菊花配伍;若配以黑芝麻制成桑麻丸,则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视物模糊;与杏仁、沙参、贝母等配伍,则可用于治疗肺热燥咳。此外,桑叶还可外用煎汤温洗以治疗风眼多泪,用桑叶、麻叶煮淘米水洗头可促进生发,对于痈疮久不收口,则可用经霜黄桑叶研末敷涂。
同时,桑枝也是一种中药材。它性平味微苦,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四肢拘挛、关节酸痛、脚气浮肿以及肌体风痒等症状。《本草图经》中记载,桑枝能治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等症,并有利小便、兼疗口干之效。
具体应用举例如下:
治臂痛:取桑枝一小升,细切后炒香,再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每日服尽。治水气脚气:用炒香的桑条60g,以水一升煎取二合,每日空腹服用。治高血压:将桑枝、桑叶、茺蔚子各6g加水煎煮后,用其药液洗脚30~40分钟。治紫癜风:取桑枝克与益母草50克浓煎收膏,每晚卧时用温酒调服0克。
此外,桑枝还有生津利水之效,可单独煎服治疗消渴,与赤小豆合用则可治疗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