茺蔚子,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味辛微温,生池泽。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茎治瘾疹痒,可作浴汤。——《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中并没有「益母草」,而只有「茺蔚子」。《中药学》大学教材中只有「益母草」而无「茺蔚子」。通俗来讲茺蔚子即是益母草的果实,他们是一颗植物上的两个部分。再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益母草是植物的茎和叶子,茺蔚子就是这颗植物的果实。『茎治瘾疹痒,可作浴汤』中的『茎』所指即为「益母草」。因此《神农本草经》这一条目其实包含了2个药材,一个是茺蔚子,一个是益母草。虽然《神农本草经》中茺蔚子和益母记录于一条中,但后世医家却区分明确,并且益母草地位反而高于茺蔚子。造成今天大家知道益母草的人多,而知道茺蔚子的人少,其实两者的药物功效是类似的。门诊实录曾经有一位青年女性在我门诊治疗月经不调,她就是时不时的会在非月经期出血,量不多,但病程缠绵多年不愈。西医检查全无问题,妇科也说不出所以然,实在没有办法经朋友介绍来我这边想碰碰运气。经我诊治一个月之后情况改善,后来病人就没有再出现过,我以为病人痊愈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2月后病人又到我门诊来了,她说:“朱医生,本来你一个月治疗以后基本上没有再出过血,因为我工作请假实在不方便,所以我只能找另外的医生抄方。但是后面一个月情况有恢复到老样子了,而且现在出血比原来要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朱医生!”“让我看一下处方。”我说着拿起了病人抄方的药方单,随后马上发现了问题。“给你抄方的医生怎么改动了处方?怎么增加了一个「益母草」?”“是这样的,我把情况和抄方的医生了,她说给我加强一下疗效,我就说好的。所以她就加了一个药,我也不是很清楚。”病人答道。“问题就出在了这一味「益母草」上!”我说。“你是气血亏虚造成的崩漏,用了益母草就是雪上加霜啊!”“啊?”病人惊讶道。“益母”二字误导了多少人呀!甚至是医生!益母草是活血调经药,但是不要看到能调经,而且又叫益母就想当然地认为益母草对于女性是一个“百搭药”,其实这是片面的误解。益母草主要治疗由瘀血阻滞引起的妇科疾病,因为益母草是一味活血祛瘀药。什么是瘀血阻滞?什么又是瘀血?什么又是活血祛瘀?打个比方来说,瘀血阻滞引起的疾病就好比家里的水管被垃圾堵塞了,瘀血就是垃圾,而益母草就是通水管的工具,疏通水管的作用就是活血祛瘀,把垃圾去掉使水管通畅,那问题就解决了。那什么又是气血亏虚呢?接着上面的水管例子来讲,气血亏虚就是水管接头坏了,水管老化后造成的漏水,气血亏虚即是防水功能损坏了。那这时用通水管的工具是没用的,而是要用防水胶布把水管接头重新做一下防漏水处理才能解决问题。上面的这位门诊病人就是水管接头老化了造成的漏水,我之前开的中药就是在做防水处理,把漏水的地方想办法修补起来。但是抄方的医生为了急于求成,加上业务不精,反而使用了通水管的工具“益母草”,造成好不容易修补好的漏水点又被强行破开了。当然这类情况不是现在才有,自古有之。《本草备要》就称益母草为“经产良药”,《本草求真》认为益母草为“胎前胎后要剂”,因此在一部分医书中认为益母草是补益药,其实这是古人的错误见解。不过大部分的医家还是有正确的认识。《本草从新》中对于益母草的记载就很客观,甚至有这样的原文记载“[益母草]全无补益,勿以其有益母之名而滥用之”。《本草新编》中指出益母草要“益母”需要配合补益药物一起才能发挥作用,而且用量宜小不宜大。《本草便读》对于益母草的总结我觉得最精准,作者张秉成认为产妇生产后必然有瘀血停留体内,益母草能去除瘀血,瘀血去除则产妇身体恢复健康,因此名为“益母草”,但无瘀血者,不适合运用。益母草只适合于有瘀血的病人,气血亏虚的人不适用!我这里再啰嗦几句,上面的这位病人是因为脾胃虚弱造成的气血亏虚,气血亏虚引发非月经期的出血,这种情况治疗上益气健脾后即可治愈,切不可滥用活血祛瘀药,一用则前面的努力都白费。如果真的病人同时带有瘀血病症,那也要在增加补益药的基础上,微量加一点活血药物,而且最好选用既能活血又能止血的药品,才最适合。益母草纯活血祛瘀药,对体质强壮但有瘀血的病人是良药,对体质虚弱无瘀血的病人无异于“毒药”。因此《中药学》教材在使用注意中特别指出,孕妇忌用,血虚无瘀血者慎用。茺蔚子是益母草的果实,临床上可用于降血压,当然和益母草一样,对于虚症病人并不适合。益母草其实并不完全“益母”,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治疗作用。这样的情况其实在中医界有很多,不要说病人,哪怕学中医的都有很多情况“望文生义”,从而闹出笑话。闹出笑话不光是医生有失颜面,更严重的是对于病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增加病痛,因此作为中医医生还是要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大家健康超能团#大家健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ongweizia.com/cwzdx/14920.html